目前鋼琴教學上的困境~之一


「老師,手放哪裡?」
「老師,位置呢?」
「老師,我不會!!」
  
這幾句話我相信每位鋼琴老師聽起來一定都不陌生,
因為一定有學生每次都要問,然後都要老師提醒!
可是這樣總不是個辦法吧?要罵他們嗎?怎麼罵?
都不用功?都不思考?都不練習?老師再怎麼生氣也沒用。
就是遇到太多這樣的學生,讓我不得不開始研究:
為什麼你們會這樣??

這樣算不算是音樂上的學習障礙?應該不是。
為什麼我說不是?
因為我從好幾個觀察點發現:
其實這些問題,並不只在於一個學生的某一個階段會出現,
也就是說這些學習的問題,都是將來所謂“瓶頸”的前哨站而已!
每個學生都會有,只是出現的時間不一樣,
可是很不幸,很多學生在一開始就會有問題。

我想先談談有關姿勢的問題:
其實教過幼童的老師們都知道,幼童的手指很多都還尚未發育成型,
所以坊間才會有那麼多打擊樂和奧福的音樂課程。
他們的目的是要先讓幼童的大肌肉先行發展,
我們知道肌肉的發展是從大肌肉漸進到小肌肉的。
那是不是真的只能先訓練大肌肉,只好等小肌肉發展好才可以開始上真正的鋼琴課?
我覺得其實不是這樣。

在鋼琴課程的訓練裡,不只是針對手指和肌肉在做訓練,
有很多學習的觀念其實應該要蘊含在其中,例如:
更敏銳、細微的方向感、對時間的感覺、邏輯的訓練等等……
這些都是在發展跑、跳、揮手、跨步、拍手等等大肌肉的訓練做不到的。
  
問題是:姿勢怎麼辦?
老師要不要、或是說能不能在姿勢上給幼童最嚴厲的要求?
很多演奏專家都說:
「姿勢如果不對、不好,將來一定彈不好!」
真的是這樣嗎?
所以這些幼兒鋼琴教學除了把姿勢調好之外,其他都沒什麼好學的?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迷思。
  
或者新的教學觀念,可以打破傳統以來像這樣沒有互動的教學框架?
從智能與情感的啟發與連結作為出發點,
順應智能的發展之後,再訓練有關技術層面的技巧,
只有這樣才可以創造更多的學習與愛樂人口,而不是更多不快樂的小樂匠。

2010/5

Related Posts:

  • 惱人的音階~ 學音階,看著譜彈就好? 沒錯!一直以來,我們學音階都是從讀譜的方式開始學習。 哈農Hanon彈到後面,自然就接著開始進入C大調音階, 有人想過這樣的教學或學習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或者,還有其他的方法來學音階? 我們先簡單分析音階的本質: 音階是一個“調”裡面,所有組成音的集合音列。 這個集合音列之所以稱為某個“調”,是來自音與音相連的特定關係… Read More
  • 練習多一點,表現好一點??前幾天一位媽媽陪同不到六歲的女兒上課, 上課中,女兒的注意力還算是很不錯, 只是有時候兩行的小曲,剛開始彈的時候很流暢, 一直到過了第四、五小節以後,跟剛剛類似的地方卻開始出現停頓、錯誤, 不是手指的左、右搞錯,就是遲疑了一、兩秒才接得下去…. 這位媽媽因為自己是小學老師,所以有點著急地在旁邊說:「接下去呢?」 或是:「再來呢?」這樣的反應。 我沒說任何一句話,就讓小朋友一個一個音、一個一個小節地把這首樂曲完成。 下課以後,… Read More
  • 教學的另外一章 鋼琴教材的直接選擇關係到教學的成敗, 也就是說成功的教學一定是使用了正確的教材。 教師的教學技能,當然也同樣與教學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連。    教材的選擇目前在市面上很多元, 從初學開始,出版社都代理了許多進口教材提供老師做選擇。 只是在面對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教材, 應該從哪一本、或是哪一個系列開始呢? 美式教材喜歡強調系列, 一整套的包套讓老師看似省心省力, 但若是真的全部都是一系列的教本,使… Read More
  • 親愛的學生們,為什麼你們不用正確的姿勢拉琴? 小提琴的學習過程和鋼琴比起來, 對於技術的部分,要求多了很多: 尤其在初學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上課的內容, 幾乎隨時都在注意姿勢與技術。 從夾琴開始,姿勢要正確, 左手持琴姿勢要正確, 握弓姿勢要正確, 弓法順序要正確, 換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位置要正確, 當然,拍子與樂譜上的升降記號也要正確。 這些說完了,還有更進階的抖音,跳弓,換把位的正確姿勢等著學 我們教了這麼多年的小提琴,覺得一切都是… Read More
  • 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我小時候學鋼琴,上課的第一天就是要學認樂譜和琴鍵, 然後把樂譜、琴鍵和手指頭對起來就對了。 老師從來也沒告訴過我,或是用任何方法幫助我,解決我在練琴的時候已經遇到的難題。 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難題嗎?當然不是, 只是我們現在都給它一個很深奧的名稱 ~就叫做瓶頸。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瓶頸,看起來在正常也不過了, 只是我自己在教學之後漸漸發現: 其實有些瓶頸對學生來說,是可以提早讓它不會被放大困難度的。 在我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