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學元素 (之二)


★視覺、動作、聽覺、記憶等等不同介面反應的串連
視覺 →動作控制→聽覺 →記憶
這幾個不同的動作,都是由不同的單位接受外來的刺激,
再大腦來統籌控制,以做出反應。
我們會常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說:「練琴的時候要用大腦….
用大腦說起來輕鬆,但是卻有很多的學生做不到。
如果老師們在一開始教學,就把像這樣的教學元素放在基礎教學的訓練當中,
讓學生在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會主動將感覺的觸角打開,
而不是只會做機械性的手指操作。

因為“聽→回家練習彈”這樣教學的舊模式,
讓初學變成了一件不需要專業的簡單事。
從事教學的老師們都知道:不是這樣!
但是指導機械性的手指操作,有家長甚至覺得也自己也可以做,
鋼琴老師的功能,在教初學課的時候並不明顯,
也難怪家長都不願意把錢,花在紮根的基礎教學上。
後續未來的教學,對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都沒有好處,
這就是許多老師一直想要告訴家長,
卻指不出一個具體原因的關鍵點。

因為沒有更好的教學內容,只好任這樣的模式繼續運作下去,
所以,我們要藉著新的教學元素告訴現在所有的家長:
「專業是什麼?好的教學內容又是什麼?」
而且這些專業的內容,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們做得到。

有個例子可以跟大家來分享:
有好幾位學生的媽媽,在他們自己小時候已經學到某個程度。
雖然不能全程指導自己的小孩,
但是陪小孩練習的能力倒是還可以。
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就是會自己教小孩繼續彈下去一些“老師還沒教”的東西。
有時候甚至小朋友會告訴我:
「這首歌媽媽已經教過我了…..
更甚者,還有自行翻到自己覺得最困難的一首,
用自己的方式“測試”小朋友的音樂能力。

坦白說,任何老師知道心裡都會覺得怪怪的,
問題是除了心裡不舒服之餘,擺出老師的專業之外,
我們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矯正這種不良教→學的方式?
所以我們要提出新的教學元素,
讓教學真正變成只有老師才能做到的專業!

Related Posts:

  • 讓學生愛上你的鋼琴課 ~迷樂豆教材怎麼搭配迷樂豆什麼教材要配什麼?是不是順序搞得很暈,不知道怎麼搭配?一張簡單的圖表告訴你,這樣的搭配流程讓課堂輕鬆順利,學生從此愛上你的課!… Read More
  • 《移動你的do》適合誰?如何使用?《移動你的do》如何使用?分成四個部分來介紹: 適合誰? 用什麼方法? 如何應用? 教學的步驟                                           … Read More
  • 新書發佈會時間 《聽懂音樂,彈對就簡單了- 全新解讀高登音樂教學理論》你以為學生的没有興趣,不愛練習,其實是他根本就聽不懂音樂。當音樂進入學生的耳朵,在没有經過大腦意識處理的時候,音樂還不是音樂,只是一堆雜亂的音調而已!想像不到吧?幫助學生把這些雜亂的音調變成有意義的聲音,或是好聽的音樂,他們的興趣就來了!這也是為什麼學生總是喜歡彈已經學會樂曲的原因,因為他已經聽懂了,才會覺得這個音樂越聽越好聽。這次的發佈會,我們會告訴您為何《聽懂音樂,彈對就簡單了》… Read More
  • 懂音樂,是什麼意思?What does it mean to understand music?什麼是理解音樂 ?懂音樂,是什麽意思?對音樂加以理解,就是高登所謂的聽想(audiation)。那麼理解音樂,究竟要理解些什麼呢?依照順序,包括:1.節拍(大拍子)2.調性(大小調)3.拍數(拍號)4.調式和調名5.音高型,節奏型6.和聲屬性7.曲式8.表情風格9.樂器與音色1. 理解節拍指的是聽出大拍子,就是每小節第一拍。掌握每小節第一拍的拍點,接下來一小節裡有幾拍,就容易聽出來,然後,弱起拍或不完全小節,以及節奏的意義,就都清楚了。2. 調性… Read More
  • 關於學生的能力,你一定要知道的~What you must know about students' abilities!很難預測給學生的樂曲是不是會太難,只能等到回課驗收幾次以後才能確定,但是這個做法,已經大大打擊了學生的信心與學習動力,想要修復並不是那麽容易。好吧!那就盡量給學生簡單點的。但是這麽做的缺點,是學生會待在舒適圈里,待在舒適圈太久的結果,一樣會失去動力。因為“心流”理論證實:需要與能力相互匹配的挑戰,才能進入心流狀態。你知道學生的能力,現在處於什麽樣的位階嗎?這就是高登音樂教學理論,為什麽你一定要知道的原因!因為它在教學上,它是一個很有用的測定指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