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美成套式教材的使用


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成套教材,都是美式的教材。
  
估計有: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
                 艾弗瑞全能鋼琴教材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
                 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
                 可樂弗鋼琴教材系列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
  
分成1-4冊,主要每一冊都各有教本、樂理、技巧、獨奏、和視奏。
每一冊再加上幾本補充的曲集,例如:
你喜愛的古典、聖誕名曲、胡桃鉗組曲、名曲入門、到第4冊的你喜愛的小奏鳴曲。
它另外還有一系列的中階鋼琴教材可以作為補充之用,
包括青少年以及成人的鋼琴教本。
  
☆艾弗瑞全能鋼琴教材:
  
分成幼童A-D級與學齡1-6級,另外有一冊成人教本。
幼童級各有教本、理論、技巧、獨奏一冊,外加聽音訓練與音符遊戲,
學齡1-6級也各有教本、理論、技巧、獨奏以及聽音訓練(1-4)
5-6集沒有技巧教本和聽音訓練。
在學齡1-6級後面也有一些併用的曲集(並不是每一冊都有)
像是歡樂聖誕、爵士與搖滾、四手聯彈等。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
  
分初級到五級,二、三及又分成AB級,
教本(1-3級教本附CD)、樂理、技巧、表演、聖誕曲集(1-3)
4級沒有技巧教本,5集沒有聖誕曲集。
   
☆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
  
分成有1-5級:
除了樂理之外,教本、技巧、獨奏、最愛的聖誕曲集、歡樂古典名曲集 (1-5級皆附CD)
特別的是這套教材各級都有一本合奏教本,(也附有CD)

☆可樂弗鋼琴教材系列:
  
分為1-6級,各有齊全的教本、理論、技巧、併用曲集、獨奏,
另外備有輔助的和絃與調門,大、小調音階練習、以及幫助熟練音符的音符練習30種。

這些美式的教材如果成套使用,效果會不如併用來得好。
我知道有些老師喜歡同一套教材之中挑選幾本讓學生用,
例如:艾弗瑞鋼琴教本、鋼琴獨奏、鋼琴理論、鋼琴技巧…….
如果不使用別的教材,一定會讓有些學生覺得很無趣。
不過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這個,是在學完大約第四冊以後,
很多的瓶頸會在以後逐漸出現。

從艾弗瑞第五冊開始就會有等同布爾格彌勒和小奏鳴曲程度的練習出現,
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很難銜接得上。
所以說如果只是讓美式教材直接成套使用,
有很多學生不是沒時間練,就是逐漸失去耐性和興趣不想學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學完艾弗瑞就畢業,再不然就是換老師,
然後下一位老師就很驚訝:為什麼學生都已經彈到布爾格彌勒和小奏鳴曲程度了,
基本的彈奏功力卻都不好?
手指無力、觸鍵不紮實、認譜緩慢、靈敏度、敏銳度不夠…….

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在使用成套美式教材的過程中,
沒有給學生補充適當的訓練造成的。
美式的教材編寫有些固然很有趣,
不過,有些基本的技術訓練是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會幫學生補充的,
畢竟整個美式教育直接移植過來給台灣學生還是不適合。

我想如果把台灣美國學校的教材,直接給現在中小學的學生來使用,
全校師生一定會搞得焦頭爛額吧?
美國人有他們教育文化的傳統與背景,
教材其實就是整個教育文化的反映。
所以雖然有些美式教材看起來做得很不錯,
可是整套用在台灣學生身上,卻有那麼一些水土不服……
要突顯它的好,老師還得知道該怎麼使用。

2010/2

Related Posts:

  • 學音樂,要不要教音樂史呢?關於音樂史的教學, 在基礎的音樂教育中經常被忽略。 因為在基礎的音樂教學中,經常只強調技術與練習的必要性, 這裡指的並不是學校教育中的音樂課程。 在音樂的教學中,除了技術之外還有知識的傳達, 可惜因為授課時間的不足, 讓教學除了技術之外無法再增加知識的教育。 音樂史的教學可以放在樂理的部分幫學生加強, 有了對歷史的認識可以讓音樂變得更有內涵。 藉由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介紹不同的音樂,也可以是教學的重要項目之一: 中世… Read More
  • 小提琴的團體課 一直以來對小提琴團體課的印象,總是學習進度緩慢,老師無法針對個別學生仔細指導,以致於效果不佳,姿勢與基礎能力不好。 但如果要重新檢視現在的學習目標,學琴不應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為了儲備將來品味美感的綜合能力,團體課的價值也就該要重新評估了。 團體課在教學上,具有以下的優勢: 1. 同儕的激勵,可提升練習動力 至少3人以上的課堂,隨時互相觀摩檢查,優點缺點很容易從同伴身上看到,於是回家後“我也要和… Read More
  • 《音符用手抓》教學 Q&A Q: 為什麼要用《音符用手抓》教學? A: 因為我們的內容是家長期待的。家有音樂啟蒙幼兒的年輕家長們,想看見的是不一樣的老師、不一樣的教學。所以我們用內容告訴家長: “啟蒙教學,有著大家想像不到的專業和學問!” Q: 幾歲的小朋友可以開始使用《音符用手抓》? A: 從一開始的啟蒙就可以使用,中國大陸的小朋友很多都是從四歲啟蒙,基本上從四歲一直到七、八歲的啟蒙教學都很適用。整合學習一路延續上去,學習的狀態都相當好。 &n… Read More
  • 律動教學的迷思 律動是身體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音樂學習與表演的重要內容。許多時候音樂去除了動作與姿態的部分,恐怕要變得不知所云。但是除非專門開設律動課,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做這件事。 老師沒有做這件事,主要有六個迷思: 1.跑跑跳跳技術含量太低 2.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教學 3.老師一定要即興 4.只能在團體課進行 5.律動只適合幼齡的啟蒙階段 6.一定要用鋼琴 根據我們的經驗,現在這些想法都可以改變了。 迷思1. 跑跑跳跳技術含量… Read More
  • 整合學習 Simultaneous Learning 整合學習的觀念 在教學上結合音樂的感覺、律動、音響組合、理論、視譜、空間關係等等學習元素,一直是我們在啟蒙教材與風格教材的設計上非常重視的方向。 近年有英國的音樂教育/創作家,同時身兼多項國際比賽與活動選拔考試官的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提出了這個觀念: Simultaneous Learning 我們稱為“整合學習”(或稱同步/同時學習) 他主張教學應該揚棄被動消極的方式。習慣上,課堂裡老師多半從手指練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