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學元素 (之一)


在現在的教學模式當中,
除了課堂上老師的範奏,並且要學生回家固定的練習之外,
還有一些新的元素,要在一開始教學的時候,
就將它們像種子一樣,種植在學習者的記憶迴路中。
對第一線從事教學的老師來說,
這就是新的教學元素。

新的教學元素有些什麼?

★專注力的加強
手一邊在動,其實頭腦裡一片空白,或是忘了打開…..
這種經驗一定很多人都不陌生。
如果問學生:「你怎麼知道下一句是什麼?」
學生們的回答都是:「憑手感!」
手感 = 手氣,所以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常常會遇到手氣不順的問題。

所謂專注力的加強,就是訓練注意力可以持續維持而不中斷,
有些國、高中生在大考之前,要求家人不准發出太多的聲響,
說是會影響到讀書的成效,
讓全家人的生活作息,也跟著陷入一種緊張兮兮的備戰狀態。
如果他們從小就藉著學樂器來訓練專注力,應該會改善不少像這樣的情況!
專注力的訓練,
就是除了手在動之外,頭腦也要一併打開運作。
這看似簡單的訓練,如果沒有好用的媒介或是方法,
小朋友會覺得很枯燥而很難做到的。

    多重注意力的訓練
單單只有保持持續的注意力還不夠,
只要外界一有些微的風吹草動,這種持續的專注力很快就會瞬間瓦解。
舉個例子,常常在演出的時候一些微弱的聲響,
像是咳嗽聲,音量微小的說話聲….
都會讓有些演奏者受到干擾,而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

生活中需要用到多重注意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像是有習慣會不自覺恍神、思考到一半會自動停機等等….
多重注意力的訓練要及早開始,
因為不管是對智能的發展還是對學業,都能提供更有實質的幫助。
待續……

Related Posts:

  • 親愛的學生們,為什麼你們不用正確的姿勢拉琴? 小提琴的學習過程和鋼琴比起來, 對於技術的部分,要求多了很多: 尤其在初學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上課的內容, 幾乎隨時都在注意姿勢與技術。 從夾琴開始,姿勢要正確, 左手持琴姿勢要正確, 握弓姿勢要正確, 弓法順序要正確, 換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位置要正確, 當然,拍子與樂譜上的升降記號也要正確。 這些說完了,還有更進階的抖音,跳弓,換把位的正確姿勢等著學 我們教了這麼多年的小提琴,覺得一切都是… Read More
  • 新的教學元素 (之一) 在現在的教學模式當中, 除了課堂上老師的範奏,並且要學生回家固定的練習之外, 還有一些新的元素,要在一開始教學的時候, 就將它們像種子一樣,種植在學習者的記憶迴路中。 對第一線從事教學的老師來說, 這就是新的教學元素。 新的教學元素有些什麼? ★專注力的加強 手一邊在動,其實頭腦裡一片空白,或是忘了打開….. 這種經驗一定很多人都不陌生。 如果問學生:「你怎麼知道下一句是什麼?」 學生們的回答都是:「憑手感!」… Read More
  • 體驗音樂,從重奏開始 花了時間練習樂器卻沒有體驗美好音樂? 就好像飽餐一頓後,卻沒有享受到美味一樣, 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特別是在學習的階段, 一個人獨自彈奏,不容易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這點和享受美食倒是有些相似。 印象中一個氣氛燈光優美且美食環繞的餐廳, 很少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 但是話說回來,重奏除了增加樂趣之外, 在教學上,重奏還有更重要的功效: 例如培養專注力、音感及音樂的整體感等等… 傳… Read More
  • 新的教學元素 (之二) ★視覺、動作、聽覺、記憶等等不同介面反應的串連 視覺 →動作控制→聽覺 →記憶 這幾個不同的動作,都是由不同的單位接受外來的刺激, 再大腦來統籌控制,以做出反應。 我們會常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說:「練琴的時候要用大腦….」 用大腦說起來輕鬆,但是卻有很多的學生做不到。 如果老師們在一開始教學,就把像這樣的教學元素放在基礎教學的訓練當中, 讓學生在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會主動將感覺的觸角打開, 而不是只會做機械性的… Read More
  • 惱人的音階~ 學音階,看著譜彈就好? 沒錯!一直以來,我們學音階都是從讀譜的方式開始學習。 哈農Hanon彈到後面,自然就接著開始進入C大調音階, 有人想過這樣的教學或學習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或者,還有其他的方法來學音階? 我們先簡單分析音階的本質: 音階是一個“調”裡面,所有組成音的集合音列。 這個集合音列之所以稱為某個“調”,是來自音與音相連的特定關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