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小奏鳴曲的時機

假使學生的鋼琴有一定的程度,
老師們一定會讓他們提早接觸小奏鳴曲。
什麼時候是最佳的接觸時機呢?
應該是學生的手指已經被訓練到有一定的強韌度與靈敏度的時候。
當然,如果他們的手指不夠靈敏與強韌,
有一些老師仍會直接使用小奏鳴曲來做訓練,
只是對這樣的學生而言,練習起來是相當辛苦的。

小奏鳴曲的功能依然是一種練習曲,
在古典時期的時候達到數量的頂峰。
它是奏鳴曲的前身,形式比較小、曲式比較簡單,一般大約都三個樂章。
寫作小奏鳴曲最有名的音樂家,
是義大利作曲家克來曼悌(Clementi,Muzio 1752-1832)
和德裔的丹麥籍作曲家庫勞(Kuhlau,Daniel Frederik Rudolf 1786-1832)
兩位的作品都是以指導學生的便利性作為創作的動機,
包括以音階、和絃、分解和絃、轉調為主,再加上速度的訓練。
雖然是練習曲,聽起來卻不會讓人感覺厭倦,
在學生練習完成之後,也會成為一種清新而耐聽的作品,
像莫札特和貝多芬等人,
也都有小型的鋼琴奏鳴曲可以當做指導學生的曲目。
小奏鳴曲的練習,可以成為一種基本技術成熟的指標,
選用的時機要適時,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2010/4


Related Posts:

  • 惱人的音階~ 學音階,看著譜彈就好? 沒錯!一直以來,我們學音階都是從讀譜的方式開始學習。 哈農Hanon彈到後面,自然就接著開始進入C大調音階, 有人想過這樣的教學或學習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或者,還有其他的方法來學音階? 我們先簡單分析音階的本質: 音階是一個“調”裡面,所有組成音的集合音列。 這個集合音列之所以稱為某個“調”,是來自音與音相連的特定關係… Read More
  • 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我小時候學鋼琴,上課的第一天就是要學認樂譜和琴鍵, 然後把樂譜、琴鍵和手指頭對起來就對了。 老師從來也沒告訴過我,或是用任何方法幫助我,解決我在練琴的時候已經遇到的難題。 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難題嗎?當然不是, 只是我們現在都給它一個很深奧的名稱 ~就叫做瓶頸。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瓶頸,看起來在正常也不過了, 只是我自己在教學之後漸漸發現: 其實有些瓶頸對學生來說,是可以提早讓它不會被放大困難度的。 在我們… Read More
  • 新的教學元素 (之二) ★視覺、動作、聽覺、記憶等等不同介面反應的串連 視覺 →動作控制→聽覺 →記憶 這幾個不同的動作,都是由不同的單位接受外來的刺激, 再大腦來統籌控制,以做出反應。 我們會常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說:「練琴的時候要用大腦….」 用大腦說起來輕鬆,但是卻有很多的學生做不到。 如果老師們在一開始教學,就把像這樣的教學元素放在基礎教學的訓練當中, 讓學生在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會主動將感覺的觸角打開, 而不是只會做機械性的… Read More
  • 體驗音樂,從重奏開始 花了時間練習樂器卻沒有體驗美好音樂? 就好像飽餐一頓後,卻沒有享受到美味一樣, 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特別是在學習的階段, 一個人獨自彈奏,不容易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這點和享受美食倒是有些相似。 印象中一個氣氛燈光優美且美食環繞的餐廳, 很少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 但是話說回來,重奏除了增加樂趣之外, 在教學上,重奏還有更重要的功效: 例如培養專注力、音感及音樂的整體感等等… 傳… Read More
  • 親愛的學生們,為什麼你們不用正確的姿勢拉琴? 小提琴的學習過程和鋼琴比起來, 對於技術的部分,要求多了很多: 尤其在初學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上課的內容, 幾乎隨時都在注意姿勢與技術。 從夾琴開始,姿勢要正確, 左手持琴姿勢要正確, 握弓姿勢要正確, 弓法順序要正確, 換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位置要正確, 當然,拍子與樂譜上的升降記號也要正確。 這些說完了,還有更進階的抖音,跳弓,換把位的正確姿勢等著學 我們教了這麼多年的小提琴,覺得一切都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