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音樂,從重奏開始


花了時間練習樂器卻沒有體驗美好音樂?
就好像飽餐一頓後,卻沒有享受到美味一樣,
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特別是在學習的階段,
一個人獨自彈奏,不容易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這點和享受美食倒是有些相似。
印象中一個氣氛燈光優美且美食環繞的餐廳,
很少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

但是話說回來,重奏除了增加樂趣之外,
在教學上,重奏還有更重要的功效:
例如培養專注力、音感及音樂的整體感等等…

傳統的教學大部分專注在個人的技術訓練,所以並沒有特別重視這一個項目,
重奏常常只被當成課餘之暇的娛樂。
以篠崎小提琴教本為例,全四本中只有在第二本有重奏譜,
可惜的是,許多學生技術還等不及足夠表現音樂,
就已經想要放棄學習了。

我們認為重奏(聯彈)從初學階段就可以開始進行,
未來將陸續有各種程度的重奏曲集出版。

在此之前,提供幾種提琴教學上實用的重奏譜,有興趣使用的教師可自行上IMSLP搜尋:

Wohlfahrt
Easiest elementary Method for Beginners Op.38
初學程度可用。可以讓初學學生一開始就培養感覺能力,
是代替篠崎練習的好教材。

Mazas, Jacques Féréol 重奏比起大家熟知的練習曲,更有樂趣。
12 Violin Duos, Op.38(no.1-61把位)
6 Violin Duos, Op.40(較難)
6 Violin Duos, Op.41(較難)
39 Violin Duos, Op.85(從簡到難)
12 Petits duos progressifs, Op.70

Fiorillo, Federigo
6 Concertant Duos, Op.14

Viotti, Giovanni Battista
Concertant Duos for 2 Violins系列(30首,難度:中高)
3 Concertant Duos for 2 Violins,WIV 19-21

Telemann, Georg Philipp 卡農,一份譜兩個人拉(隔兩小節)
18 Canons Mélodieux, TWV 40:118-123

Related Posts:

  • 教學,一定要按照課本順序教嗎? 教學要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 我的看法是並不需要,除非教材本來就是按照難易度循序安排的。 在學校課程的教學中,要按照順序的教學是因為每到固定的時間就要考試, 如果每位老師都沒有按照順序教,命題老師就不知道要從哪裡考起? 所以,學校使用的教材用意在規範老師,讓老師的教學都能有統一的標準, 教出來的品質就不會相差太大。 可是學校以外其它的教學並沒有考試的問題, 即使有,那也是一個大的方向和範圍,並沒有像學校一樣的定期測驗, 學… Read More
  • 學音樂,要不要教音樂史呢?關於音樂史的教學, 在基礎的音樂教育中經常被忽略。 因為在基礎的音樂教學中,經常只強調技術與練習的必要性, 這裡指的並不是學校教育中的音樂課程。 在音樂的教學中,除了技術之外還有知識的傳達, 可惜因為授課時間的不足, 讓教學除了技術之外無法再增加知識的教育。 音樂史的教學可以放在樂理的部分幫學生加強, 有了對歷史的認識可以讓音樂變得更有內涵。 藉由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介紹不同的音樂,也可以是教學的重要項目之一: 中世… Read More
  • 接觸小奏鳴曲的時機 假使學生的鋼琴有一定的程度, 老師們一定會讓他們提早接觸小奏鳴曲。 什麼時候是最佳的接觸時機呢? 應該是學生的手指已經被訓練到有一定的強韌度與靈敏度的時候。 當然,如果他們的手指不夠靈敏與強韌, 有一些老師仍會直接使用小奏鳴曲來做訓練, 只是對這樣的學生而言,練習起來是相當辛苦的。 小奏鳴曲的功能依然是一種練習曲, 在古典時期的時候達到數量的頂峰。 它是奏鳴曲的前身,形式比較小、曲式比較簡單,一般大約都三個樂章。 寫作小奏鳴曲最有名的音樂家… Read More
  • 整合學習 Simultaneous Learning 整合學習的觀念 在教學上結合音樂的感覺、律動、音響組合、理論、視譜、空間關係等等學習元素,一直是我們在啟蒙教材與風格教材的設計上非常重視的方向。 近年有英國的音樂教育/創作家,同時身兼多項國際比賽與活動選拔考試官的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提出了這個觀念: Simultaneous Learning 我們稱為“整合學習”(或稱同步/同時學習) 他主張教學應該揚棄被動消極的方式。習慣上,課堂裡老師多半從手指練習、… Read More
  • 新的教學視野 傳統的教學,它的價值是什麼? 以樂器教學為中心,強調技藝的精進、高超和練習的固定與規律。 這並沒有什麼不對,而且也是一個在過去社會中很讓人珍惜的一種價值。 但是漸漸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 像這樣的價值卻已經變成專業領域人士的困境, 我們努力維持傳統,卻不敵普羅大眾在生活當中的另外一種需求。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專業領域人士突破困境, 又能讓大眾業餘愛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