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愛練琴?其實不是偷懶,是因為「聽不懂」Students not practicing because they "don’t understand."

學生不愛練琴?其實不是偷懶,是因為「聽不懂」!

當音樂進入耳朵,卻沒有經過大腦的有效處理,它就只是「雜亂無章的散音」,而不是音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學琴學到一半,就沒興趣了 —不是因為他們既懶又沒天份,而是他們壓根就「聽不懂」!就像是某一本書當你看不懂,或是不瞭解書中要表達的意思,自然也就得不到任何的啟發也不會有興趣繼續讀下去。

但是如果有人帶領你讀,或幫你濃縮閱讀重點,甚至是做了內容的小組討論,那麼你很快就能讀懂書的意思,吸收後還能舉一反三用起來,興趣就會提高了。同理,當老師教學生把雜亂的散音凝結成「有意義」的音樂時,興趣就自然來了!舉個例子:學生總喜歡彈已經學會的曲子,不是因為覺得它變簡單,而是因為他們開始「聽懂」了。當音樂在腦中產生共鳴,自然就會覺得它悅耳動聽,甚至會想主動去練習。

《聽懂音樂,彈對就簡單了》~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科學的教學概念!

1,從「聽」開始,讓音樂的發聲不再是死背琴鍵和手指的位置
學生學琴,不該只是機械式模仿與死記硬背,老師要教會他們如何「感受」節奏、旋律和音樂的結構。

2,學會聽懂音樂,演奏出「好聽的聲音」
現代人應該把學音樂當成是一種愛好,而不是苦行僧的修煉。當學生聽懂音樂,覺得音樂好聽自然會想多彈幾遍,練習就有動力,不覺得是苦差事。

3,「聽懂音樂」,是最強的“興趣”催化劑
當學生聽懂音樂,練琴就不再是痛苦的作業,而是變成一場有趣的挑戰,想著怎麼把自己「聽到」的音樂,在琴鍵上找出來?

 

幫助學生「聽懂音樂」,彈對就變簡單了!

老師不需要一遍遍糾正手型、不需要讓學生漫無目的做著機械式的訓練,只要讓他們「聽懂」音樂,自然就會彈得更好、更享受!

想讓學生愛上音樂?

從讓他們「聽懂」開始教,聽懂音樂,彈對就簡單了,興趣自然會來!


Related Posts:

  • 常見美成套式教材的使用 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成套教材,都是美式的教材。    估計有: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                  艾弗瑞全能鋼琴教材          &n… Read More
  • 目前鋼琴教學上的困境~之一 「老師,手放哪裡?」 「老師,位置呢?」 「老師,我不會!!」    這幾句話我相信每位鋼琴老師聽起來一定都不陌生, 因為一定有學生每次都要問,然後都要老師提醒! 可是這樣總不是個辦法吧?要罵他們嗎?怎麼罵? 都不用功?都不思考?都不練習?老師再怎麼生氣也沒用。 就是遇到太多這樣的學生,讓我不得不開始研究: 為什麼你們會這樣?? 這樣算不算是音樂上的學習障礙?應該不是。 為什麼我說不是? 因為… Read More
  • 鋼琴小精靈 鋼琴小精靈,是日本人田丸信明編著的教本, 一共分成幼兒版、第一冊、第二冊和第三冊。  幼兒版的位置很固定,雙手1指都放在中央Do的位置, 從右手Do-Re-Mi與左手Do-Si-La漸漸擴張, 所有的音型都是以級進為標準模式,沒有單手跳進的音型, 這個方式非常適合幼兒初步的學習。   第一冊是幼兒版的延伸, 有一些兒童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音樂, 例如:王老先生有塊地、布鼓鳥等等…. 這些曲目都是以旋律的方式由雙手來呈… Read More
  • 練習多一點,表現好一點??前幾天一位媽媽陪同不到六歲的女兒上課, 上課中,女兒的注意力還算是很不錯, 只是有時候兩行的小曲,剛開始彈的時候很流暢, 一直到過了第四、五小節以後,跟剛剛類似的地方卻開始出現停頓、錯誤, 不是手指的左、右搞錯,就是遲疑了一、兩秒才接得下去…. 這位媽媽因為自己是小學老師,所以有點著急地在旁邊說:「接下去呢?」 或是:「再來呢?」這樣的反應。 我沒說任何一句話,就讓小朋友一個一個音、一個一個小節地把這首樂曲完成。 下課以後,… Read More
  • 教學的另外一章 鋼琴教材的直接選擇關係到教學的成敗, 也就是說成功的教學一定是使用了正確的教材。 教師的教學技能,當然也同樣與教學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連。    教材的選擇目前在市面上很多元, 從初學開始,出版社都代理了許多進口教材提供老師做選擇。 只是在面對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教材, 應該從哪一本、或是哪一個系列開始呢? 美式教材喜歡強調系列, 一整套的包套讓老師看似省心省力, 但若是真的全部都是一系列的教本,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