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教學的迷思

律動是身體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音樂學習與表演的重要內容。許多時候音樂去除了動作與姿態的部分,恐怕要變得不知所云。但是除非專門開設律動課,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做這件事。
老師沒有做這件事,主要有六個迷思:
1.跑跑跳跳技術含量太低
2.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教學
3.老師一定要即興
4.只能在團體課進行
5.律動只適合幼齡的啟蒙階段
6.一定要用鋼琴

根據我們的經驗,現在這些想法都可以改變了。


迷思1. 跑跑跳跳技術含量太低
如果我們只看到孩子走走路踏踏步,就評斷律動的價值,顯然是不夠了解律動的內容。
事實與想法:
One goal of eurhythmics is phono mimesis the melding of sound and gesture whitch bring from emotion.  Robert Abramson
律動追尋的,是用音調模仿串連的聲響,模仿發自感情的姿態(羅伯特˙亞伯拉姆森)
這過程必須不斷進行音樂感覺、情緒感覺與姿態動作互相之間的對話。這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鍛鍊過程。儘管第一步的確是跟著音樂踏步,但沒有建立這個基礎,往後的學習將可能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例如空間無法與音高連結,節奏無法與肢體協調等。
如果老師擔心家長質疑律動的學習價值,問題基本上是因為不知道律動的重要性。因此必須讓家長知道,律動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方面的功效,並且詳細描述上課時孩子的改變與進步,家長反而會期待老師繼續更深入帶領孩子律動。

迷思2. 必須受專業訓練
事實與想法:
我們要先強調,專門機構的課程訓練是值得學習的。但是在參加專門課程進修之前,老師還是可以進行教學。
老師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彈奏經驗,能表現出強弱拍(二拍/三拍),控制快慢速度,就已足夠在啟蒙階段進行律動教學,初學的內容多半不會超出這個範圍。

迷思3. 老師一定要即興
Youtube的律動教學影片裡,老師總是興致高昂的彈著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的即興歌曲。達克羅士教學法也強調著即興是重要的。這印象造成老師們裹足不前。
事實與想法:
影像媒體裡的示範好比是樣品屋,真實的生活永遠不是那樣完美與理想的。
孩子開始學習用身體跟著音樂律動,教學上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如何與音樂一起活動,當學生不知如何去做,此時能夠自己示範具有美感的律動,才是老師現場最需要的能力,而彈奏的音樂只要是適合的教學內容,是否是預先準備或即興其實沒有區別的。反而有了課前的規劃,老師才容易掌握課堂裡律動教學的步調與進度。

迷思4. 只能在團體課進行
與前項相同,律動的教學影片都是團體課。這主要因為推廣教學的機構,是按照教學法的宗旨安排課程內容。
事實與想法:
團體課的學習,在互動、協調、觀摩、激勵等等方面顯然有更好的效果,但這並不表示個別課的律動毫無效果。如果老師們知道律動的教學目標,可以改善肢體感覺與空間、時間的大腦連結,就不會受到這個想法的限制。不管是一個孩子或是一群孩子的課堂,律動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動態美感與原始歡樂。

迷思5. 律動只適合幼齡的啟蒙階段
事實與想法:
參考影片範例以後,這個想法就不必多加說明。
我們往往會以為,年齡稍大的學生做律動會感到膚淺幼稚。老師之所以感到不安,主要是不知道較大學生的需求,不能給學生新的啟發。老師必須知道年齡不同的學生,必須有相應的方法帶領學習,一樣讀床前明月光,每個年齡層感受的意境肯定不同。

迷思6. 一定要用鋼琴
事實與想法:
鋼琴結合旋律和聲與節奏伴奏等音樂元素,可以一個人呈現完整的音樂,在律動教學有其方便之處。但絃律樂器的老師,如果可以掌握教學與演奏的重點,是除非要做和絃或是多聲部的律動活動,絃律樂器也能夠勝任大部分的教學項目。此外現在手機的應用廣泛,利用手機的錄音或下載的音樂,也是解決音樂演奏需求的方法之一。

律動是一件簡單,卻含有極大樂趣與風富美感的活動,不只於此,在教學上律動還有不可思議的輔助學習效果。老師們,不顧一切的開始律動吧!

延伸閱讀





更多的影片觀摩




Related Posts:

  • 小提琴的團體課 一直以來對小提琴團體課的印象,總是學習進度緩慢,老師無法針對個別學生仔細指導,以致於效果不佳,姿勢與基礎能力不好。 但如果要重新檢視現在的學習目標,學琴不應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為了儲備將來品味美感的綜合能力,團體課的價值也就該要重新評估了。 團體課在教學上,具有以下的優勢: 1. 同儕的激勵,可提升練習動力 至少3人以上的課堂,隨時互相觀摩檢查,優點缺點很容易從同伴身上看到,於是回家後“我也要和… Read More
  • 《音符用手抓》教學 Q&A Q: 為什麼要用《音符用手抓》教學? A: 因為我們的內容是家長期待的。家有音樂啟蒙幼兒的年輕家長們,想看見的是不一樣的老師、不一樣的教學。所以我們用內容告訴家長: “啟蒙教學,有著大家想像不到的專業和學問!” Q: 幾歲的小朋友可以開始使用《音符用手抓》? A: 從一開始的啟蒙就可以使用,中國大陸的小朋友很多都是從四歲啟蒙,基本上從四歲一直到七、八歲的啟蒙教學都很適用。整合學習一路延續上去,學習的狀態都相當好。 &n… Read More
  • 律動教學的迷思 律動是身體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音樂學習與表演的重要內容。許多時候音樂去除了動作與姿態的部分,恐怕要變得不知所云。但是除非專門開設律動課,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做這件事。 老師沒有做這件事,主要有六個迷思: 1.跑跑跳跳技術含量太低 2.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教學 3.老師一定要即興 4.只能在團體課進行 5.律動只適合幼齡的啟蒙階段 6.一定要用鋼琴 根據我們的經驗,現在這些想法都可以改變了。 迷思1. 跑跑跳跳技術含量… Read More
  • 整合學習 Simultaneous Learning 整合學習的觀念 在教學上結合音樂的感覺、律動、音響組合、理論、視譜、空間關係等等學習元素,一直是我們在啟蒙教材與風格教材的設計上非常重視的方向。 近年有英國的音樂教育/創作家,同時身兼多項國際比賽與活動選拔考試官的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提出了這個觀念: Simultaneous Learning 我們稱為“整合學習”(或稱同步/同時學習) 他主張教學應該揚棄被動消極的方式。習慣上,課堂裡老師多半從手指練習、… Read More
  • 825發布會–教學解決方案教學有許多的難題需要被解決,所以,我們提供了教學解決方案。教學解決方案有以下五個要點:1,教學思想準備2,認識教學架構3,選擇教材內容4,梳理教學架構5,做好教學管理在8月25號的發布會,我們將以“創造極致教學體驗”的角度出發提供最佳的教學解決方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