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的能力,你一定要知道的~What you must know about students' abilities!

很難預測給學生的樂曲是不是會太難,只能等到回課驗收幾次以後才能確定,但是這個做法,已經大大打擊了學生的信心與學習動力,

想要修復並不是那麽容易。

好吧!那就盡量給學生簡單點的。但是這麽做的缺點,是學生會待在舒適圈里,待在舒適圈太久的結果,一樣會失去動力。

因為“心流”理論證實:

需要與能力相互匹配的挑戰,才能進入心流狀態。

你知道學生的能力,現在處於什麽樣的位階嗎?

這就是高登音樂教學理論,為什麽你一定要知道的原因!

因為它在教學上,它是一個很有用的測定指標,借由

預備聽想+技能學習順序 的每一個步驟,

來清楚測量學生正處於哪一個能力階段,理解音樂的程度到哪里,

讓老師準確給出和 學生現況能力 相互匹配的挑戰,

不會破壞學生珍貴的內在動力!

《聽懂音樂,彈對就簡單了》推薦給各位~

Related Posts:

  • 接觸小奏鳴曲的時機 假使學生的鋼琴有一定的程度, 老師們一定會讓他們提早接觸小奏鳴曲。 什麼時候是最佳的接觸時機呢? 應該是學生的手指已經被訓練到有一定的強韌度與靈敏度的時候。 當然,如果他們的手指不夠靈敏與強韌, 有一些老師仍會直接使用小奏鳴曲來做訓練, 只是對這樣的學生而言,練習起來是相當辛苦的。 小奏鳴曲的功能依然是一種練習曲, 在古典時期的時候達到數量的頂峰。 它是奏鳴曲的前身,形式比較小、曲式比較簡單,一般大約都三個樂章。 寫作小奏鳴曲最有名的音樂家… Read More
  • 新的教學視野 傳統的教學,它的價值是什麼? 以樂器教學為中心,強調技藝的精進、高超和練習的固定與規律。 這並沒有什麼不對,而且也是一個在過去社會中很讓人珍惜的一種價值。 但是漸漸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 像這樣的價值卻已經變成專業領域人士的困境, 我們努力維持傳統,卻不敵普羅大眾在生活當中的另外一種需求。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專業領域人士突破困境, 又能讓大眾業餘愛好… Read More
  • 學音樂,要不要教音樂史呢?關於音樂史的教學, 在基礎的音樂教育中經常被忽略。 因為在基礎的音樂教學中,經常只強調技術與練習的必要性, 這裡指的並不是學校教育中的音樂課程。 在音樂的教學中,除了技術之外還有知識的傳達, 可惜因為授課時間的不足, 讓教學除了技術之外無法再增加知識的教育。 音樂史的教學可以放在樂理的部分幫學生加強, 有了對歷史的認識可以讓音樂變得更有內涵。 藉由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介紹不同的音樂,也可以是教學的重要項目之一: 中世… Read More
  • 整合學習 Simultaneous Learning 整合學習的觀念 在教學上結合音樂的感覺、律動、音響組合、理論、視譜、空間關係等等學習元素,一直是我們在啟蒙教材與風格教材的設計上非常重視的方向。 近年有英國的音樂教育/創作家,同時身兼多項國際比賽與活動選拔考試官的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提出了這個觀念: Simultaneous Learning 我們稱為“整合學習”(或稱同步/同時學習) 他主張教學應該揚棄被動消極的方式。習慣上,課堂裡老師多半從手指練習、… Read More
  • 教學,一定要按照課本順序教嗎? 教學要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 我的看法是並不需要,除非教材本來就是按照難易度循序安排的。 在學校課程的教學中,要按照順序的教學是因為每到固定的時間就要考試, 如果每位老師都沒有按照順序教,命題老師就不知道要從哪裡考起? 所以,學校使用的教材用意在規範老師,讓老師的教學都能有統一的標準, 教出來的品質就不會相差太大。 可是學校以外其它的教學並沒有考試的問題, 即使有,那也是一個大的方向和範圍,並沒有像學校一樣的定期測驗, 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