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音樂,是什麼意思?What does it mean to understand music?

什麼是理解音樂 ?懂音樂,是什麽意思?

對音樂加以理解,就是高登所謂的聽想(audiation)。

那麼理解音樂,究竟要理解些什麼呢?

依照順序,包括:

1.節拍(大拍子)

2.調性(大小調)

3.拍數(拍號)

4.調式和調名

5.音高型,節奏型

6.和聲屬性

7.曲式

8.表情風格

9.樂器與音色



1. 理解節拍

指的是聽出大拍子,就是每小節第一拍。掌握每小節第一拍的拍點,接下來一小節裡有幾拍,就容易聽出來,然後,弱起拍或不完全小節,以及節奏的意義,就都清楚了。

2. 調性

理解調性,第一步是分辨大調或小調。

3. 拍數

在大拍子基礎上,對細分出小拍子。例如常見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4. 調式和調名

確定大小調後,進一步認識大調的音階組成,以及小調的音階組成,還有小調的幾種變化,旋律小調、和聲小調、自然小調。其他的調式可以隨機認識。

5. 音高型,節奏型

確認調性和節拍的條件下,對音樂的音高型,節奏型,進行認識。從這一層級開始,老師引導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6. 和聲屬性

和聲屬性,可以說是大小調音樂系統,最重要的語言基礎。旋律的建構,開展,變化,都是根據和聲屬性而來。和聲可簡可繁,通往高層次理解,聽懂和聲屬性是的必經之路。

7. 曲式

聽懂超過兩句音樂,就牽涉到曲式的概念了。我們常聽到歌曲段落有這麼稱呼,像是主歌,副歌,橋段,間奏,前奏等等,講的都是曲式。

8. 表情風格

表情風格,像是溫柔地,有精神地,如歌地,可愛地,進行曲風格等等,這是音樂的強項,意義含量較高的部分。能聽懂、分辨表情風格,彈奏時才能表現得出來。

9. 樂器與音色

聽想各種樂器的音色,是當你要創作,集合多種樂器的合奏,或指揮樂團,識讀總譜的時候,必須具備的能力。即使你只會彈鋼琴,培養不同樂器的音色聽想,還是會幫你擴大音色表現的寬度。


理解音樂的好處

理解音樂有一個前提,必須是以“聽”完成的,不是看著樂譜回答。培養出聽想的能力,理解音樂,對於彈奏樂器,有極大的幫助。最明顯的,在練習方面,能快速修正錯誤。

在演奏方面,當彈奏出現瑕疵、錯誤的狀況,有能力應變,維持音樂的完整。在合奏的場景,可以根據樂曲的速度變化,調整自己演奏的快慢,或者隨時從樂曲的某一段接入。

因此,當你看到學生彈錯時,即使不斷重複,也無法接下去演奏,只能從頭再彈;或者聽到老師加入伴奏就彈不下去,又或者修正過的節奏,下一次上課又恢復原狀,這都表示著:

對音樂的理解,還無法支持音樂的表現。

想要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實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聽想能力!

Related Posts:

  • 親愛的學生們,為什麼你們不用正確的姿勢拉琴? 小提琴的學習過程和鋼琴比起來, 對於技術的部分,要求多了很多: 尤其在初學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上課的內容, 幾乎隨時都在注意姿勢與技術。 從夾琴開始,姿勢要正確, 左手持琴姿勢要正確, 握弓姿勢要正確, 弓法順序要正確, 換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姿勢要正確, 按絃位置要正確, 當然,拍子與樂譜上的升降記號也要正確。 這些說完了,還有更進階的抖音,跳弓,換把位的正確姿勢等著學 我們教了這麼多年的小提琴,覺得一切都是… Read More
  • 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我小時候學鋼琴,上課的第一天就是要學認樂譜和琴鍵, 然後把樂譜、琴鍵和手指頭對起來就對了。 老師從來也沒告訴過我,或是用任何方法幫助我,解決我在練琴的時候已經遇到的難題。 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難題嗎?當然不是, 只是我們現在都給它一個很深奧的名稱 ~就叫做瓶頸。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瓶頸,看起來在正常也不過了, 只是我自己在教學之後漸漸發現: 其實有些瓶頸對學生來說,是可以提早讓它不會被放大困難度的。 在我們… Read More
  • 惱人的音階~ 學音階,看著譜彈就好? 沒錯!一直以來,我們學音階都是從讀譜的方式開始學習。 哈農Hanon彈到後面,自然就接著開始進入C大調音階, 有人想過這樣的教學或學習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或者,還有其他的方法來學音階? 我們先簡單分析音階的本質: 音階是一個“調”裡面,所有組成音的集合音列。 這個集合音列之所以稱為某個“調”,是來自音與音相連的特定關係… Read More
  • 體驗音樂,從重奏開始 花了時間練習樂器卻沒有體驗美好音樂? 就好像飽餐一頓後,卻沒有享受到美味一樣, 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特別是在學習的階段, 一個人獨自彈奏,不容易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這點和享受美食倒是有些相似。 印象中一個氣氛燈光優美且美食環繞的餐廳, 很少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 但是話說回來,重奏除了增加樂趣之外, 在教學上,重奏還有更重要的功效: 例如培養專注力、音感及音樂的整體感等等… 傳… Read More
  • 新的教學元素 (之二) ★視覺、動作、聽覺、記憶等等不同介面反應的串連 視覺 →動作控制→聽覺 →記憶 這幾個不同的動作,都是由不同的單位接受外來的刺激, 再大腦來統籌控制,以做出反應。 我們會常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說:「練琴的時候要用大腦….」 用大腦說起來輕鬆,但是卻有很多的學生做不到。 如果老師們在一開始教學,就把像這樣的教學元素放在基礎教學的訓練當中, 讓學生在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會主動將感覺的觸角打開, 而不是只會做機械性的… Read More